建宁县第一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8-3982010 举报邮箱:fjjnyzbgs@126.com 举报入口
本站已通过国家IP/ICP备案 备案编号:闽ICP备2020018089号
![]() |
|
探讨下一星期教学内容
学科:地理 类型:高二备课组活动
时间: 2月21日 地点:广泉楼三楼会议室
主讲人:谢邵武
主要内容: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城市化动力机制与空间结构演变规律
2. 理解产业结构演进与产业转移的时空特征
3.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形成机理与协调路径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GIS图层叠加分析城市功能分区
2. 运用投入产出表解读产业链关联
3. 设计区域协同发展方案
(三)情感态度
1. 培养系统思维和空间决策能力
2.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区域观
3. 增强国土空间治理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一)核心重点
1. 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
突破方法:采用"长三角城市群"案例教学,通过交通网络可视化+产业分工矩阵分析,揭示要素流动与功能互补规律
2. 产业链现代化与区域竞争力
突破方法:构建智能手机产业链模型,运用全球价值链(GVC)指数测算不同环节附加值
(二)教学难点
1. 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破解策略:设计"3E(经济-生态-公平)"综合评价框架,组织学生分组构建评价指标库
2. 新型城乡关系解析
破解策略:开展城乡要素流动模拟实验,通过角色扮演理解"人-地-业"协同机制
三、创新教学方法
1. 空间分析实验:使用QGIS进行城市扩张模拟,对比不同政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
2. 产业沙盘推演:分组构建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模拟技术创新与市场波动影响
3. 决策辩论赛:围绕"强省会战略"与"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模式展开政策辩论
四、评估设计
1. 形成性评估:城市功能区识别AR实景测试
2. 过程性评估:区域发展诊断报告撰写
3. 终结性评估:制定某县域"三生空间"优化方案
五、资源建设
1. 开发"中国城市发展数据库"交互平台
2. 制作产业空间布局动态演化时间轴
3. 编制《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工具包》
六、教研重点
1. 跨学科融合:整合经济学区位熵、生态学生态足迹等分析方法
2. 实践链接:对接国土空间规划最新成果,引入"三区三线"管控案例
3. 思政融入: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案例阐释协调发展理念
建议备课组采用"理论解构-技术赋能-实践验证"三维备课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用地理工具解决真实区域发展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