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0历史组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14 发布者:教研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 1311

学科:历史  类型:教研活动

时间:3月10日  地点:历史活动室

传达三明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历史教研组长会议,会上三位主讲老师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关于高中历史教学和备考的策略与思考。以下是对会议内容的总结和心得体会:

一、欧秀娟教研员的讲座《以研促学,以研促教》

欧老师首先分析了高一、高二、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总体成绩,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1.强调概念解读,有效必备知识要落地,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阶段特征和历史大事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确保这些必备知识的落实。

2.团队研讨聚力关键能力培养,教研组应群策群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

3.复习中的有效加法与减法

减法:回归教材,精简内容,避免过度拓展。加法:拓展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杨丽老师的讲座《贵在落实,妙在德法——关于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杨老师从目标确立、现状分析和落实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1.教学目标确立:要求概念解析到位,考量指标合理,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2.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高,难以保持。历史类组合的学生人数趋减。教学容量大,考试题量多,高考难度大。

3.教学落实策略:

课前准备方面:教师加强备课,学生加强预习。课堂阵地:注重课堂规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课后测与评:通过测试和评价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三、三明一中陈俊才老师的讲座《略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学评协同机制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校高考备考策略》

陈老师从教学评协同机制的理论内涵、高考及二轮复习的痛点、策略与实践以及存在问题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教学评协同机制的理论内涵:强调教学、评价和学习的协同作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2.高考及二轮复习的痛点:学生知识碎片化现象严重。思维固化,钻牛角尖。

审题能力弱,时空逻辑混乱,答题语言不规范。成绩不稳定,尖子生群体效应不足。

3.应对策略:

知识覆盖到能力进阶:从知识点的掌握到能力的提升。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通过数字赋能、自我诊断、精准干预和个性指导,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心理调适,抗压减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减轻备考压力。

从他们的讲座中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1.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无论是高一、高二还是高三,基础知识的掌握都是历史学习的根本。教师应确保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和阶段特征的基础上,逐步提升能力。

2.团队合作与教研组的作用,教研组的群策群力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通过团队研讨,教师可以更好地分享经验,解决教学中的难题。

3.复习策略的灵活运用: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加法”和“减法”,既要回归教材,又要拓展思维,帮助学生全面提升。

4.课堂有效性的提升:课前准备、课堂规则和课后测评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环节。教师应注重学生的预习和复习,确保课堂内容的高效传递。

5.教学评协同机制的构建:在高考备考中,教学、评价和学习的协同作用尤为重要。通过精准干预和个性指导,帮助学生克服知识碎片化和思维固化的问题,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6.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备考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不容忽视。教师应通过心理调适和抗压减负的策略,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高考挑战。

总的来说,这次会议为高中历史教学和备考提供了丰富的策略和思路,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团队合作的力量以及教学评协同机制的作用。通过落实这些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历史学科的综合素养,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