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第一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8-3982010 举报邮箱:fjjnyzbgs@126.com 举报入口
本站已通过国家IP/ICP备案 备案编号:闽ICP备2020018089号
![]() |
|
主题:“深化中国区域定位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
学科:地理 类型:高二备课组活动
时间:2025年4月25日 地点:广泉楼三楼15班
主讲人:罗小玲 参与人员:备课组成员
一、活动目标
1.探讨中国区域定位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教学难点。
2.交流有效的教学方法与资源,提高学生对中国区域定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3.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优化中国区域定位教学环节。
二、活动流程
中国区域定位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基础内容,对学生构建地理空间概念、理解区域地理特征及发展差异具有关键作用。本次备课组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提升教学质量,随后引出本次活动的主要议题。
(二)教学问题与难点分享
老师们依次发言,分享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学生在学习中国区域定位时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部分学生对中国的经纬度范围、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区域记忆模糊,难以准确通过经纬度定位区域,且对经纬线的抽象概念理解不透彻,导致在实际应用中无法灵活运用。
学生对于中国地形区、河流、山脉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掌握不扎实,无法清晰构建区域的自然地理框架,这使得在进行区域定位时缺乏关键的地理标识参照 。
在结合人文地理要素(如城市、交通线、产业分布等)进行区域定位时,学生难以将自然与人文要素有效结合,综合分析能力不足。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研
针对上述问题,老师们积极分享各自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有效方法,并展开深入讨论。
利用地图教学:提出要强化地图的使用,让学生多接触各类地图,如中国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可以开展填图、绘图练习,让学生亲手描绘中国轮廓、标注重要地理事物,加深对区域空间分布的印象。同时,利用电子地图的动态演示功能,展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结合生活实际:建议将中国区域定位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讲解家乡所在区域的位置、特点,以及与其他区域的联系;分析热门旅游城市、重大工程所在的区域,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入手,逐步扩展到对全国区域的认知。
构建知识框架:认为应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以重要地理事物和地理界线为线索,将中国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模块进行学习。例如,以秦岭 - 淮河一线为界,对比南北方的自然和人文差异,让学生在对比中强化区域定位和特征认知。
(四)教学资源交流与整合
老师们分享各自收集的优质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视频资料、练习题等,并共同讨论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筛选和整合,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推荐了一些地理科普纪录片,如《航拍中国》,其通过空中视角展示了中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不同区域的特点,辅助区域定位教学。
三、活动总结
本次备课组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老师们在教学方法和资源分享方面的积极贡献,强调要将本次研讨的成果切实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鼓励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创新,不断提升中国区域定位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