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8日高一化学组备课活动

发布时间:2025-06-01 发布者:教研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 1189

学科:化学    类型:集体备课活动

时间:2025年5月28日    地点:化学活动室

主讲人:王森林

主讲题目:《煤的干馏与苯》的教学研讨

一、活动背景

本次备课组活动聚焦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煤的干馏与苯》的教学设计,围绕煤的干馏原理、苯的结构与性质等核心内容展开研讨,明确教学重难点,探索高效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煤的干馏原理与产物分析:理解煤的干馏过程(隔绝空气加热)及其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的组成与用途。

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掌握苯的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120°及凯库勒式的局限性,理解苯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苯的工业应用与环保关联:了解苯在化工生产(如塑料、橡胶、染料)中的重要性,初步认识其环境与健康影响。

2.教学难点

煤的干馏条件与产物关系的理解:学生易混淆干馏与燃烧,需通过对比实验和工业流程图突破“隔绝空气”的关键条件。

苯分子结构的特殊性:苯的键长均一性与凯库勒式中单双键交替的矛盾,需结合现代化学键理论(大π键)解释。

苯的取代反应机理:苯环中π键的稳定性导致其难加成、易取代,需通过实验现象(如溴苯的生成)辅助理解。

三、教学方法探讨

1.问题链驱动法

设计阶梯式问题链:

“煤干馏为何需隔绝空气?产物如何分离?”

“苯的凯库勒式能否解释其化学性质?苯分子中是否存在单双键交替?”

“苯与溴反应为何不生成加成产物?”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查阅资料逐步解决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对比实验与多媒体辅助

煤干馏模拟实验:

使用煤粉、铁管等简易装置模拟干馏过程,观察产物(焦炭、煤焦油)的生成,结合工业流程视频强化认知。

苯的性质实验:

苯与液溴在FeBr₃催化下生成溴苯(白色沉淀),对比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突出苯的取代特性。

苯的燃烧实验(明亮火焰、黑烟),说明其含碳量高。

分子模型与动画演示:

利用球棍模型展示苯的平面结构,结合动画演示大π键的形成,突破微观结构难点。

3.案例教学法

引入苯中毒事件(如工业泄漏案例),分析苯的毒性与防护措施,结合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4.合作学习与汇报展示

分组探究任务:

第一组:设计煤干馏产物的分离方案(蒸馏、分馏)。

第二组:分析苯的工业应用与环境污染(如苯系物污染)。

小组汇报后教师点评,补充化学工艺中的环保技术(如催化加氢脱苯)。

1748760247403097.jpg

1748760247962469.jpg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