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第一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8-3982010 举报邮箱:fjjnyzbgs@126.com 举报入口
本站已通过国家IP/ICP备案 备案编号:闽ICP备2020018089号
![]() |
|
学科:政治 类型:集体备课活动
时间:2025年9月2日 地点:1号楼办公室
主讲人:苏长英
主讲题目:《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主要内容: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是必修一开篇关键内容,承接“人类社会发展起点”,聚焦“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形态演进”,是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起点。教材以“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为主线,通过分析各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特点与基本矛盾,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后续学习“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贯穿社会发展的核心逻辑,是认识阶级社会本质的钥匙。同时通过对比不同社会形态的剥削本质,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对具体历史案例(如奴隶起义、工业革命)易于理解,但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抽象概念的辩证关系理解存在困难,需通过情景模拟、对比分析等具象化方式引导。
学生们在初中历史中已学习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基本史实(如石器时代、夏商周朝代更替、工业革命);但对“私有制”“阶级”等概念有初步了解,但缺乏理论深度,容易认为“原始社会公有制是理想社会”,未认识到其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本质;会混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平等”表象与“雇佣剥削”本质,需要通过案例辨析澄清。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
通过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的信念。
2.科学精神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解释原始社会解体、阶级社会演进的根本原因。辩证看待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树立唯物史观。
3.公共参与
通过小组讨论“私有制是否是历史的进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提升参与社会问题探究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形成与国家的起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及历史地位。
2.难点:理解“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并非理想社会”的唯物史观视角;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如何推动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