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高二语文组备课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12 发布者:教研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 1463

学科:语文                     类型:集体备课活动

时间:2025年9月2日          地点:语文活动室

主讲人:林炳娟          

主讲题目:

主要内容:

 《论语十二章》教学指导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需准确识记并理解 “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等重点章句的含义,掌握 “说(悦)”“愠”“省” 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的用法;了解《论语》的体例(语录体)及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畴,如 “仁”“礼”“学” 等。

素养目标:通过文本研读,体会孔子及其弟子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追求,培养 “吾日三省吾身” 的反思意识和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的道德判断力;结合生活实际,探讨 “学而时习之” 的学习方法在当代的意义,提升文化传承与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 “学”“仁”“君子” 等核心概念在十二章中的内涵,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强调学思结合,“仁以为己任” 凸显君子的责任担当;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语录体简洁凝练、言简意赅的语言特点。

难点: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 的 “恕道” 思想,避免将传统伦理简单等同于现代价值观;引导学生跳出 “文言翻译” 的局限,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的时间观与自身生活体验结合,实现文化思想的内化。

三、教学方法建议

诵读法:采用 “范读 — 齐读 — 分组读 — 个人悟读” 的梯度模式,要求学生在读中把握语气(如 “贤哉,回也” 的赞叹语气、“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感慨语气),感受文本的韵律与情感。

问题探究法:设计核心问题链,如 “孔子认为‘好学’的标准是什么?”“‘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结合章句对比分析,鼓励小组讨论后分享观点。

情境联想法:设置生活情境,如 “当同学向你请教难题时,如何践行‘己欲立而立人’?”,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四、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论语》选本(如杨伯峻《论语译注》),鼓励学生积累更多体现儒家思想的章句,制作 “《论语》名言卡片”。

开展 “《论语》与现代生活” 主题班会,探讨 “孝”“信” 等观念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如 “如何理解‘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今天的含义”,实现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深度联结。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