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第一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8-3982010 举报邮箱:fjjnyzbgs@126.com 举报入口
本站已通过国家IP/ICP备案 备案编号:闽ICP备2020018089号
![]() |
|
学科:政治 类型:集体备课活动
时间:2025年9月16日 地点:政治活动室
主讲人:谢辅俊
主讲题目:世界的物质性
主要内容: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目 “自然界的物质性”,先阐述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指出自然界中的事物按自身固有规律形成和发展,都是统一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接着介绍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明确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第二目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人类社会的产生、本质以及发展等角度,说明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且人类社会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做好铺垫。第三目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三个方面,深入剖析意识的本质,揭示意识与物质的内在联系。整体内容逻辑严谨,层层递进,逐步论证世界的物质性。
二、学情分析
这一时期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但部分学生在学习哲学时可能会觉得枯燥抽象,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此外,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差异较大,有的学生擅长理论学习,能快速理解抽象概念;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实践和案例来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以及意识的物质性根源。这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的关键。物质的概念。准确把握物质的概念对于理解世界的本质、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并能正确区分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这一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容易将二者混淆,需要教师通过大量实例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