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高考真题明方向,探教学策略促提升——建宁一中高考研究专题教研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2025-10-15 发布者:教研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 1719

九月金秋,丹桂飘香。为精准把握新高考改革动态,优化备考策略,提升教学效能,我校以“高考研究月”为核心主题,组织各学科组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深度教研活动。全体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全员参与,深度研讨,圆满完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研任务,为后续教学工作筑牢根基。

一、全员“下水”,亲历高考情境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为使教师们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体悟高考,学校组织全体高考科目教师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师同做高考卷”活动。此刻,不再是学生奋笔疾书,而是老师们凝神静思,亲身体验答题的时间分配、思维过程与临场心境。教师们以研习者的身份,静心作答,完整经历审题、构思、推理、表达的全程,切身感受试题的思维密度、能力要求与作答节奏。

许多老师在活动后深有感触地谈到,当自己从“讲授者”转换为“应试者”的身份,才能跳出思维定势,更为真切地感受到试题在情境设置、思维进阶和作答压力上的实际挑战。这种沉浸式的做题体验,不仅深化了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考查方式的理解,也促使大家对日常教学中可能存在的盲区与惯性进行深刻反思,为后续优化教学设计、增强课堂实效提供了真实、鲜活的依据。

二、深度剖析,把握命题脉络

如果说“做卷”是感性的体验,那么“研卷”则是理性的升华。在各学科组长的精心组织下,各教研组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开展了高考试卷分析研讨会。教师们以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为蓝本,从“命题立意”“知识覆盖”“能力要求”“素养导向”及“设问技巧”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

研讨中,各组重点关注了试题如何实现从基础性到综合性、应用性乃至创新性的跨越,深入探讨了理论知识与真实情境的融合方式。通过热烈的交流与智慧的碰撞,各学科组不仅精准把握了高考命题的趋势与内核要求,更清晰地识别出日常教学与高考评价体系之间的衔接点与提升空间,为教学内容的优化指明了方向。

三、精研个体,深化试题认知

集体研讨汇聚了共识,而个人的深度内化则能将共识转化为真正的教学洞察。本次活动的核心成果,体现在全体教师基于亲身体验与集体研讨智慧所撰写的高考研究报告上。这些报告不拘一格,既有对典型试题的微观剖析,更有围绕特定主题开展的深度专题研究。

教师们或聚焦于“核心素养的考查路径”,或深入探讨“知识模块的整合趋势”,或专项研究“创新题型的应对策略”。他们结合详实的数据与丰富的案例,系统阐述了自己的研究发现、规律总结与教学启示。这一基于实证的独立研究过程,有力地推动了每一位教师完成从“答题者”“讨论者”到“研究者”的专业跃升。学校教研室将这批报告作为宝贵的研修资源进行归档,旨在构建一个动态更新的高考研究智库,为实现成果共享与教学的持续精进提供智力支持。

四、总结展望

九月的高考研究月,既是一次全员参与的“大练兵”,也是一场启迪智慧的“头脑风暴”。它让“研究高考”从一项专项任务,升华为全体教师的专业自觉。通过亲身体验、深度研究和系统总结,老师们提升了专业洞察力,增强了教学的目标感与有效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考研究是一项常研常新的系统工程。本次活动的成功开展,为我校新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全体教师必将把本次研究的成果切实转化为课堂实践,以更饱满的热情、更专业的素养、更科学的方法,引领莘莘学子在来年的高考中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1760490775385855.jpg

1760490775535292.jpg

1760490775585070.jpg

1760490775330016.jpg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