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高一数学组备课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17 发布者:教研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 1169

学科:数学                         类型:集体备课活动

时间:2025年9月4日          地点:数学活动室1号楼104

主讲人:邹源明           

主讲题目:深耕课堂教学,聚焦核心素养

——以《集合的运算》为例探讨学生主体性与新教师成长

(一) 第一部分:《集合的运算》教学设计与研讨(主讲:邹源明老师)

邹老师将围绕“问题导向、学生主体、探究学习”的核心思路,分享其教学设计。

1.教材与学情分析 (5分钟)

教材地位:阐述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是集合一章的核心,是后续学习函数、逻辑用语等重要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集合的表示法与基本关系,但对符号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仍不熟练,从具体实例到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待加强。

2.教学设计思路展示 (15分钟)

(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设计生活化或数学化的情境(如:本班参加篮球赛和足球赛的同学名单),引导学生发现用单个集合无法描述复杂关系,自然引出“运算”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2)自主探究,建构新知(核心环节):

交集与并集:

给出上述情境中的两个集合A和B。

教师再出示规范的数学定义和符号,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发现,加深理解。

补集:

提出问题:“班内所有同学”是一个整体,那么“没有参加任何比赛的同学”如何表示?

(3)例题精讲,变式巩固:

精选例题,侧重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Venn图)、文字语言之间的“翻译”。鼓励学生上台板演,并讲解自己的思路。教师从“主讲”变为“点评者”、“引导者”,重点纠正常见错误

(4)归纳小结,反思提升:

引导学生从知识(三种运算的定义、性质、表示)、方法(Venn图法、数轴法)、思想(转化与化归)三个维度进行课堂总结。

3.上课环节关键注意点 (5分钟)

牢记“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慢”就是“快”:概念建构阶段节奏要慢,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操作和表达时间,基础打牢,后续应用才能顺畅。

(二) 第二部分:对新入职教师的几点教学建议(分享:邹源明老师)

请邹老师结合自身经验,向新教师提出以下方面的具体要求:

1.课堂上的要求:

备课要充分: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语言要规范:数学语言务必严谨、准确、精炼。心中有学生:提问要面向全体,目光要巡视全班,及时关注走神的学生。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2.课后作业的处理:

布置要“精”:作业题要精选,具有代表性、层次性(可分基础题、巩固题、拓展题)。批改要“勤”:作业需及时批改,全面了解学情。不仅是打“√”“×”,对典型错误和优秀解法要做好记录。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