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第一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8-3982010 举报邮箱:fjjnyzbgs@126.com 举报入口
本站已通过国家IP/ICP备案 备案编号:闽ICP备2020018089号
![]() |
|
学科:化学 类型:集体备课活动
时间:2025年9月10日 地点:化学活动室
主讲人:王在辉
主讲题目:钠及其化合物
主要内容:
一、教学定位与目标
钠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板块的核心内容,涉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规律及典型实验操作。备课组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构建“金属钠→钠的氧化物→钠盐”知识链条,突破钠与氧气、水、酸等反应的微观分析难点,强化实验现象与反应规律的关联性,为高考选择题、工业流程题及实验题打好基础。
二、知识框架梳理
1.钠单质: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低密度)、保存方法(隔绝空气、煤油中)、化学反应(与O₂、H₂O、酸、盐溶液的反应条件与现象差异)。
2.钠的氧化物:对比Na₂O与Na₂O₂的结构、稳定性、制备及化学性质(与H₂O、CO₂反应),重点辨析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
3.钠盐:Na₂CO₃与NaHCO₃的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反应差异,联系侯氏制碱法分析工业应用。
三、教学策略与实验设计
1.学案导学法:编写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归纳钠的化学性质,例如“钠暴露在空气中可能经历哪些变化?最终产物是什么?”
2.对比归纳法:通过表格对比Na₂CO₃与NaHCO₃性质,结合实验视频(如碳酸钠与盐酸的分步反应、碳酸氢钠的热分解)强化理解。
3.分层训练:基础题侧重方程式书写与现象描述(如钠投入硫酸铜溶液后的现象),拔高题融入高考真题(如2023年北京卷“钠-二氧化碳电池”题型)。
四、备考方向与重难点突破
结合近年高考命题趋势,强调以下关键点:
• 实验探究:钠与水反应的创新实验设计(如铝箔包裹钠点燃氢气)。
• 误区规避:钠与盐溶液反应的实质(优先与水反应),Na₂O₂漂白性的可逆性分析。
• 综合应用:以“钠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为工具,串联工业除杂(如碳酸钠中混碳酸氢钠)、定量计算(混合物加热质量变化)等问题。
五、集体备课总结
通过深度讨论,备课组统一教学进度与评价标准,提炼典型例题10道、易错题5道纳入周测题库,并录制实验微课辅助课后复习,确保学生实现“知识体系化、应用灵活化、答题规范化”的备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