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第一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8-3982010 举报邮箱:fjjnyzbgs@126.com 举报入口
本站已通过国家IP/ICP备案 备案编号:闽ICP备2020018089号
|
|
学科:政治 类型:集体备课活动
时间:2025年9月9日 地点:1号楼办公室
主讲人:黄秀珍
主讲题目: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主要内容: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三目内容构建逻辑链条。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以资本主义矛盾激化为背景,阐述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贡献与历史局限,揭示无产阶级斗争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的必然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石,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完成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通过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扩展及苏联解体后的曲折发展,印证社会主义实践的复杂性与必然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本框内容奠定了基础。然而,对于社会主义如何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理论,以及这一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历程,学生缺乏系统深入的认识。
三、核心素养目标
(一)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积极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二)科学精神
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社会现象,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曲折,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事业。
(三)公共参与
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成就与挑战,激发学生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学生积极关注社会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础,以及诞生标志;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十月革命的意义,社会主义的未来。2.难点:《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