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高二化学组备课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30 发布者:教研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 1672

学科:化学                           类型:集体备课活动

时间:2025年9月10日           地点:化学活动室

主讲人:魏岚          

主讲题目: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主要内容:一、教学重难点剖析

(一)教学重点

1.化学反应能量变化本质

需深入阐释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的微观机制。通过具体数据对比,如不同化学键的键能,让学生理解能量变化。

结合生活实例,像燃烧反应释放大量热,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规范

强调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明确各物质状态(s、l、g、aq)的标注要求,以及反应热(ΔH)的数值和单位。规范书写格式,防止学生出现状态遗漏、反应热单位错误等常见问题。

3.反应热计算方法

掌握盖斯定律,能根据已知热化学方程式计算目标反应的反应热。理解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能利用键能数据计算反应热,如ΔH =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 - 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二)教学难点

1.微观能量变化理解

学生难以直观想象化学键断裂和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可借助动画、模型等教学手段,如用动画展示氢气分子中H - H键断裂为氢原子,以及氢原子与氧原子形成H - O键的过程,同时显示能量吸收和释放情况。

引导学生建立微观结构与宏观能量变化的联系,培养微观思维能力。

2.盖斯定律应用

盖斯定律概念抽象,学生理解困难。可通过具体实例和图示解释。在应用盖斯定律计算时,学生易在方程式叠加和系数调整上出错,需加强练习和指导。

二、教学方法探讨

(一)情境导入法

1.播放火箭发射视频,提问火箭燃料燃烧释放巨大能量的原因,引出化学反应能量变化话题。

2.展示生活中发热现象图片,如生火取暖、食物消化等,让学生感受化学反应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二)实验探究法

1.中和热测定实验

组织学生开展中和热测定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讨论误差产生原因,如保温措施、酸碱浓度和用量等,培养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

2.不同物质燃烧热比较实验

设计实验比较氢气、甲烷、乙醇等物质的燃烧热,通过测量相同物质的量物质完全燃烧后水温升高程度来比较。引导学生分析燃烧热差异原因,从分子结构和化学键角度解释,加深对反应热与物质结构关系的理解。

(三)多媒体辅助法

1.利用动画演示化学键断裂和形成过程、反应热计算过程,如展示氢气与氯气反应中能量变化,让学生直观理解本质。

2.制作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反应热计算微课视频,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复习,解决疑难问题。

(四)问题驱动法

1. 提出启发性问题,如“为什么有些反应放热,有些吸热?”“如何准确测量反应热?”“盖斯定律在实际生产中有何应用?”等,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思维能力。

2.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见解,促进交流合作。

三、活动总结与后续安排

本次备课组活动围绕“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展开了深入研讨。通过分析,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学生的易错点,并探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后续将根据本次研讨结果,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具,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计划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758095364219870.jpg

1758095364290155.jpg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