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高一政治组备课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24 发布者:教研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 1228

学科:政治                类型:集体备课活动

时间:2025年10月21日    地点:政治活动室

主讲人:苏长英

主讲题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主要内容:

一、教材分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第二框内容。从教材逻辑来看,它上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解答了“新时代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中国梦)”“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党的领导、两步走战略)” 的问题;下启“青年与时代同行”的价值引领,为后续引导学生树立“强国一代”责任意识奠定理论基础,形成“时代定位——目标确立——路径规划——青年担当”的完整逻辑链。

从内容结构来看,本课以“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总议题,层层展开“中国梦是谁的梦(本质内涵)——谁领导实现中国梦(党的使命)——怎样实现中国梦(战略路径与青年担当)”的探究脉络,既包含理论阐释(中国梦本质、四个伟大),也涵盖实践要求(两步走战略、青年行动),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激发家国情怀的关键载体,同时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中国梦”相关论述提供系统框架。

二、学情分析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中国梦,为深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基础。但其本质、特点和战略安排等知识学习认识不足。

作为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新时代中国取得的部分突出成就有直观的感受,但抽象思维和理论阐述能力较为缺乏。

三、核心素养目标

(一)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中国梦的本质与党的使命任务,认同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梦的领导核心”,坚定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 的道路自信,理解中国梦是国家、民族与人民的共同梦想。

(二)科学精神

能辩证分析 “四个伟大” 的关系,准确把握 “两步走” 战略的阶段性特征,避免 “急于求成” 或 “消极等待” 的认知偏差。

(三)公共参与

树立 “新时代建设者” 意识,能从 “坚定理想、锤炼本领、担当责任” 等具体角度,思考个人助力中国梦的行动方案,愿意在实践中践行青年担当。

(四)法治意识

理解实现中国梦需遵循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规范,认识到“两步走”战略的推进需依托法治保障,增强对“依法治国与民族复兴协同推进”的认同。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国梦的本质和特点、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实现伟大梦想;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的辩证关系。

2.难点:正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及其要求。

Image1.JPG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